深圳自考是一种灵活、方便的学历获得方式,在忙碌的社会中...【详情】
更新时间:2023-11-29大学教务处于6月29日组织举行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第三次专题报告会。
据悉,本次报告会主题为核心素养和通识教育。台湾中原大学黄坤锦教授、大学莫雷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大学通识教育之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的主题报告。
莫雷介绍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建构研究的缘起、研究方法及程序,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他简要阐述了综合大量实证研究结果形成的核心素养指标体系,解释了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指出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具备的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与文化修养三大指标及十项二级指标。莫雷表示,整体研究中第一阶段“构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工作已经完成,并希望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能为大学即将进行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核心体系建设提供有用的参考。
黄坤锦首先介绍了通识教育之演进、含义与序列,强调专门教育(Special Education)加上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才是真正意义的专业教育(Professioinal Education),通识应循教育(Education)、课程(Curriculum)、科目(Subject)、教学(Instruction)及评量(Evaluation)的逻辑顺序进行设计。在谈到通识教育之理念与目标,黄坤锦认为,通识科目的教学目标有认知的(Cognitive)、技能的(Psychomotor)目标,但主要以情意的(Affective)目标为主,这是通识科目最为显著的特征:“如果上课只停留在知识上,那是老师的基本工作;如果你可以帮助学生做辅助学习,那是良师;如果可以附带学习,把学生的情操培养出来,那是大师。”随后,他阐述了国外大学通识课程中理想常经主义、精髓本质主义和进步实用主义三大通识教育主要理论,指出比较适合中国大学的是以核心课程为主的精髓本质主义。接着,黄坤锦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为例,从通识教育课程的范畴与分类、通识课程占毕业学分之比例、通识课程与自考专业课程安排及通识教育的角色等几方面对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通过莫雷教授与黄坤锦教授的讲解,师生们对核心素养和通识教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也对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有了更为清晰的修订思路。重视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也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操。正是因为如此,才能一直走在教育领域的前沿,引领教育改革思潮。终身学习,已然是时代的潮流。与其坐以待毙被时代淘汰,不如主动学习,拥抱时代变化。大学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开展自考社会助学班,面向社会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