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自考是一种灵活、方便的学历获得方式,在忙碌的社会中...【详情】
更新时间:2023-11-29“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前后,党中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明确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作出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制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连续出台了五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制定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支农惠农政策,初步形成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体系和支农惠农的政策体系。河北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我省实际把中央精神具体化,从减轻农民负担到增加农民收入,从加大农业投入到推进农村发展,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到加强各项服务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可行、农民拥护的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广大农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其原则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任务有四项:
(1)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3)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
(4)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展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
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一是建立县域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合理布局机制。根据乡镇的经济发展基础,实行不同的财政体制,促进产业、人员、信息等非农产业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各小城镇集聚,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县域经济整体发展。二是建立增收节支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财政体制作用,调动乡镇当家理财、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增强乡镇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建立县乡财政基本支出保障机制。按照不同体制模式,合理确定县乡财政支出责任,宜统则统、宜分则分,提高县乡财政基本支出保障能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和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四是建立相对规范、统一的县乡财政体制。取消各种包干财政体制,适应县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统分适度、科学合理、规范统一的县乡财政体制模式。
农村政策法规的改革,促进了发展,有利于公平,关系简单,相对稳定,根据不同乡镇经济状况实行不同的方针。